浅谈朝代的更迭
截止七年级上册,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十次朝代更迭。但更迭的原因只有一:战争。因为只有战争,才能把一个朝代的暴君从王座上赶下来,出现新的王朝。
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战争本身并不会导致朝代更迭,因为战争不会自己出现。但战争是一个事件,触发这个事件的因素不止一个。
**注:本文只讨论七年级上册《中国历史》课本所含内容。**
暴君
公元前2070年,禹建立了夏,自此便出现了国家。我们知道,国家的性质是“一个统治阶级用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”。夏朝是奴隶制社会,也就是统治者可以直接命令自己的奴隶做任何事,甚至是威胁到生命的事。
“朝代”,指某一姓帝王统治的一代或若干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期。夏朝采用世袭制,王位顺着禹的儿子一代代往下传,直到一个不是夏家的人继承了王位,夏朝就结束了。我们知道,夏朝在公元前1600年结束了,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位帝王,也是第一位暴君。
其实夏桀本命不叫桀,而是癸(ɡuǐ),桀是后人给他起的谥(shì)号。但桀的意思是凶暴残忍,说明他的统治了引起极大不满。他登上王位后,全然不顾国家大事,终日只顾饮酒作乐,甚至还杀了对他忠心的大臣。从此便没有人再敢给夏桀提任何建议。这时,河北、河南一带的商部族日益强大,最终在约公元前1600年时,商汤起兵攻打夏朝。因为夏桀不得民心,商汤轻轻松松就打败了夏桀,建立了商朝,使经济得到发展。
暴君自然不止夏桀一位,但他却是最有名、最有普遍性的一位。比如还有这四位我们学到的(“暴君”)帝王:
- 商纣王(商朝最后一个王),原名帝辛。有人说他是“被黑得最惨的帝王”,因为当他在位时,他将商的版图扩大到江淮地区,一直到达渤海和东海之滨,并且是中国历史上首次。但可惜的是,他后来修筑大量豪华宫殿,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、加以施用酷刑。最终在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推下王位。
- 周厉王(西周倒数第三个王)。他在位时,不但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,还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力,引起民众不满,造成“国人暴动”。周厉王逃亡,将烂摊子扔给了周宣王和周幽王。
- 秦始皇(秦朝第一个王,也是倒数第二个王),原名嬴(yínɡ)政。秦始皇采用法家“中央集权制”,实现了统一中国大业;为了巩固统一,他还统一文字、统一货币、统一度量衡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、修建灵渠。他做了这么多事,秦始皇应该是被民众所认可的吧?可惜事实并非如此。他的暴政依旧决定了秦朝是个短命的王朝。
- 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[七年级上册《中国历史》第50页正文第2~3行]。
- 他对民众实行的徭役和兵役非常繁重。
- 他制定的法律非常严苛。
- 统一六国后,秦始皇贪图享乐,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,农民阶级收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。
- 秦二世(秦朝第二个王,也是最后一个王)。
连名字都这么随意,可见大家有多恨他……直接列举原因吧[七年级上册《中国历史》第51页正文第2~7行,有改动]:- 他下令将大量宫女给秦始皇陪葬。
- 他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。
- 他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,仅仅为了巩固帝位。
- 他对待自己的亲生兄弟姐妹都如此残暴,对人民只会更加残暴。
- 他任意屠杀文武大臣。
- 恣意挥霍。
- 穷奢极欲。
- ……
综上所述,一个朝代的帝王对一个朝代的影响是巨大的,这一影响不仅包括积极影响,还包括消极影响。一个好的帝王可以带领整个朝代向前发展,甚至加速历史的车轮;而一个暴君也可以终止朝代的一切发展,让前人所作努力功亏一篑,甚至使人类历史倒退。
但别忘了,暴君只是发生战争的原因,战争才是朝代更迭的原因。除了暴君,可能引发战争的还有……
制度
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体现,和思想一样,只有符合历史潮流趋势的制度才能被人民所认可,这种制度才有可能大幅推动历史发展。纵观历史[仅七年级上册《中国历史》课本],导致王朝灭亡的原因除了暴君,当然还有制度。
夏朝诞生了国家,随着国家的版图越来越大,不久后的西周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行政制度——分封制。有一说一,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制度,即使在中央集权制出现也后,也有分封制的身影同时出现(例如西汉的分封/集权并行)。它易于造成战争的原因是:被分封的诸侯王独立性较大,都想拥有天子的身份和地位,便起兵攻打别的诸侯国。如果分封的诸侯国比较多且有大有小、有强有弱,可能只会出现如春秋时期的“争霸战争”;如果分封的诸侯国比较少且大小相似,实力不相上下,就可能出现如“八王之乱”的大规模战争,不仅导致朝代更迭,还可能导致政权分立。
导致朝代更迭的原因只有战争,而发生战争的导火索不止以上两点。“得民心者得天下”一直都是千古不变的道理,只有被人民所认可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。